鏡觀?回響丨珠水悠悠 粵韻流芳
2025-07-06 標簽: 來源:新華社
廣東,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
改革開放的潮頭之地
這里沉淀著古老智慧的溫潤底蘊
也奔涌著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在廣東考察
多次對當地文化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承載著殷殷囑托的南粵大地上
傳統與現代的樂章
激蕩出新時代的粵韻風華
廣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頻
繁的人文交流和經貿往來,在這里催生了一
條條古老街巷,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廣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注
當地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商都廣州,千年城址未改
潮州古城,宋風格局仍在
開平碉樓、梅州圍屋、清遠瑤寨……
座座古建,條條老巷
刻下城市記憶,留住千古鄉愁
續寫著嶺南綿長的文脈
改革開放的潮頭之地
這里沉淀著古老智慧的溫潤底蘊
也奔涌著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在廣東考察
多次對當地文化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承載著殷殷囑托的南粵大地上
傳統與現代的樂章
激蕩出新時代的粵韻風華
廣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頻
繁的人文交流和經貿往來,在這里催生了一
條條古老街巷,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廣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注
當地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商都廣州,千年城址未改
潮州古城,宋風格局仍在
開平碉樓、梅州圍屋、清遠瑤寨……
座座古建,條條老巷
刻下城市記憶,留住千古鄉愁
續寫著嶺南綿長的文脈

省會廣州的北京路,依然留存著千年王宮遺
址、千年古道遺址、千年古樓遺址、千年水
閘遺址、千年藥洲遺址,距地表下三米處,
層層疊壓著五朝十一層的路面,展示著繁華
商都的厚重歷史。

廣州永慶坊位于荔灣區恩寧路,保存著廣州
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筑群,是一條有著千年歷
史的文化街區。2016年,永慶坊率先成為全
國“微改造”試點街區,摒棄了大拆大建的
做法,通過“繡花功夫”延續歷史格局,活
化利用舊建筑空間,既留存嶺南建筑風貌,
又創新性融入現代生活功能,實現傳統肌理
保護與人居環境提升的有機統一。

史的文化街區。2016年,永慶坊率先成為全
國“微改造”試點街區,摒棄了大拆大建的
做法,通過“繡花功夫”延續歷史格局,活
化利用舊建筑空間,既留存嶺南建筑風貌,
又創新性融入現代生活功能,實現傳統肌理
保護與人居環境提升的有機統一。

以牌坊街為文化地標的潮州古城至今保持著
“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宋代時街區格
局。23座古牌坊連接起51條古街巷,商鋪林
立,古色古香。

“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宋代時街區格
局。23座古牌坊連接起51條古街巷,商鋪林
立,古色古香。

位于潮州市的廣濟橋,是中國四大古橋之
一,有著“梁橋、浮橋、拱橋相結合”的獨
特風格,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
梁”,造型古樸典雅。

開平位于廣東省江門市,開平碉樓是中國鄉
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
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表
現了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海外開平人與其故
里的密切聯系。2007年廣東“開平碉樓與村
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4年1月9日,在廣東梅州大埔縣青溪鎮
拍攝的圍屋。

2025年3月30日,在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
自治縣三排鎮南崗村拍攝的云霧中的千年瑤寨。
銀信紙短,家國情長。
潮汕地區是著名僑鄉,常言道“有潮水
的地方就有潮汕人”。2020年10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僑批文物館,聽取僑
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介紹。

斑駁的僑批
傳遞著老輩僑胞對故土的眷戀
鼓舞著當代創業者的奮發士氣

這是汕頭市僑批文物館館藏的部分僑批。潮
汕方言中,“批”意為“信”。“僑批”是
舊時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
款的合稱。這一文化遺產主要分布于粵、閩
兩省,廣東潮汕地區目前仍有大量僑批遺存。

這是汕頭僑批文物館內的一處雕像,展示了
一位華僑請知書識字的老先生代為撰寫僑批
的場景。

2023年5月24日,“僑批紙短 家國情長
——汕頭僑批文化藝術展”在香港大會堂揭
幕,此次展覽展出了由汕頭僑批文物館借出
的數百件展品,多角度展現海外華僑華人的
愛國之情、思鄉之情、民族風情和根脈意
識,將僑批中的誠信精神、家國情懷傳播開
去、傳承下來,讓觀眾感受到中華民族生生
不息、艱苦創業、勤勞勇敢的智慧與文化。

華人華僑及港澳同胞等60余人走進江門市中
國僑都華人華僑博物館,參觀“根在僑鄉”
主題展覽(2023年2月16日攝)。
光陰流淌不停,文化傳承不息。千年積
淀的嶺南文化,凝結成豐富多彩的“非遺”
寶庫,在文化自信的新時代綻放著迷人的光彩。

英歌豪邁,粵劇聲揚
醒獅競舞,龍舟爭渡
底蘊深厚的嶺南文化符號
不斷破圈傳播
在年輕人中成為時代風尚
更為傳承保護留下了生生不息的火種

2025年1月22日,鶴山禧誠龍獅隊在廣東省
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進行梅花樁舞獅表演。

2023年6月22日,佛山舉辦龍船漂移賽。

2023年1月19日,演員在粵劇之鄉佛山古老
戲臺上演出。

近兩年,廣東潮汕地區的國家級非遺英歌舞
持續“火出圈”,被很多網友形容為“必看
的傳統藝術盛宴”。英歌是漢族民間廣場情
緒舞蹈,是廣東潮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
且具有特獨表現形式的民間藝術,集武術、
戲劇、舞蹈于一身,舞姿雄壯豪邁,風格多
樣,剛柔并濟,熱情奔放,激蕩人心。

2023年11月16日,在廣東省鶴山市文化中
心廣場,鶴山市沙坪街道第二小學的學生在
進行校園詠春拳操展演。
一,有著“梁橋、浮橋、拱橋相結合”的獨
特風格,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
梁”,造型古樸典雅。

開平位于廣東省江門市,開平碉樓是中國鄉
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
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表
現了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海外開平人與其故
里的密切聯系。2007年廣東“開平碉樓與村
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4年1月9日,在廣東梅州大埔縣青溪鎮
拍攝的圍屋。

2025年3月30日,在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
自治縣三排鎮南崗村拍攝的云霧中的千年瑤寨。
銀信紙短,家國情長。
潮汕地區是著名僑鄉,常言道“有潮水
的地方就有潮汕人”。2020年10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僑批文物館,聽取僑
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介紹。

斑駁的僑批
傳遞著老輩僑胞對故土的眷戀
鼓舞著當代創業者的奮發士氣

這是汕頭市僑批文物館館藏的部分僑批。潮
汕方言中,“批”意為“信”。“僑批”是
舊時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
款的合稱。這一文化遺產主要分布于粵、閩
兩省,廣東潮汕地區目前仍有大量僑批遺存。

這是汕頭僑批文物館內的一處雕像,展示了
一位華僑請知書識字的老先生代為撰寫僑批
的場景。

2023年5月24日,“僑批紙短 家國情長
——汕頭僑批文化藝術展”在香港大會堂揭
幕,此次展覽展出了由汕頭僑批文物館借出
的數百件展品,多角度展現海外華僑華人的
愛國之情、思鄉之情、民族風情和根脈意
識,將僑批中的誠信精神、家國情懷傳播開
去、傳承下來,讓觀眾感受到中華民族生生
不息、艱苦創業、勤勞勇敢的智慧與文化。

華人華僑及港澳同胞等60余人走進江門市中
國僑都華人華僑博物館,參觀“根在僑鄉”
主題展覽(2023年2月16日攝)。
光陰流淌不停,文化傳承不息。千年積
淀的嶺南文化,凝結成豐富多彩的“非遺”
寶庫,在文化自信的新時代綻放著迷人的光彩。

英歌豪邁,粵劇聲揚
醒獅競舞,龍舟爭渡
底蘊深厚的嶺南文化符號
不斷破圈傳播
在年輕人中成為時代風尚
更為傳承保護留下了生生不息的火種

2025年1月22日,鶴山禧誠龍獅隊在廣東省
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進行梅花樁舞獅表演。

2023年6月22日,佛山舉辦龍船漂移賽。

2023年1月19日,演員在粵劇之鄉佛山古老
戲臺上演出。

近兩年,廣東潮汕地區的國家級非遺英歌舞
持續“火出圈”,被很多網友形容為“必看
的傳統藝術盛宴”。英歌是漢族民間廣場情
緒舞蹈,是廣東潮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
且具有特獨表現形式的民間藝術,集武術、
戲劇、舞蹈于一身,舞姿雄壯豪邁,風格多
樣,剛柔并濟,熱情奔放,激蕩人心。

2023年11月16日,在廣東省鶴山市文化中
心廣場,鶴山市沙坪街道第二小學的學生在
進行校園詠春拳操展演。
來源:新華社
初審:許英實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初審:許英實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